前言
观先秦易学,凡解卦释象多采上下卦义及变爻之象,而易辞之所出十之有九,皆由此道迩来。读尚先生【古筮考】,无不如此也。易以简捷、明快为其特质,手段愈多越易偏差`。今人学易往往不如先人者,何故?非今人之智慧不如古人,而在于满目繁星难辨苍斗也。反不如上古,以纯朴之像观变百事,以简单关系参证驳杂,是谓简易也。
余自1989年秋涉猎【周易】以来,为其所困十余载而不知个中三味。但水风深知学之道贵在于恒,故二十年来人生蹉跎却也从未轻言放弃。近年对【易学】之认识渐感深入,更令水风欣慰者,终于在理论上晓幸开窍拟成【苕溪易学】体系。至此,吾已深感满足,无论今后【苕溪易学】的发展如何,对吾个人而言已无足轻重``````。诚然,学易之初丝毫未想过以此为功名利禄,为学而学、为不知而知,今即已一窥易道,夫复何求!
【易】者,难在于其浮藻,净去浮藻,则易又有何玄!而所谓浮藻者,【易】几千年来之固病也,亦非一时一刻可拔除之,故学者皆徐徐图之,终有得真谛之时。而其中最为要者,便是上索古流、追本溯源。观新新人类,皆无向古之思维,人心不古,何有【周易】,拙朴不现,则正道浊而不清也。自阅尚氏【通考】,始明不远亦有同志,感触之余,也觉尚氏所解古筮并不详备。限于此,水风特以古筮之法再释之,以为后学便径。
水风散人
戊子年春芜园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