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学派,没有一本周易的注解肯定上不了台面。作为苕溪易的创始人,水风也是不得已硬着头皮啃下这块骨头。
历代易注如过江之鳞,数不胜数,但大抵或侧重义理或侧重史学,可以说传统能够挖的坑都玩得差不多了。苕溪易显然不会重蹈前人輹辙,必须要玩出新花样来。为此,水风真的是太难了。
自【周易】成书以来,注者不计其数,有义理、有训诂、有考证、有史实,各有不同侧重。民国尚秉和以象解易,重拾上古易学风采,可谓沟通古今,还本溯源,易学象数学方显拨乱反正。
余1989年学易,从梅易到六爻,转折上古卜筮之玄妙,始觉尚氏释易实乃源从古法,至当世驳杂纷扰中高屋建瓴,方见才情之高超。
今人读易多惯于儒学流弊,偶有爱好者参证训诂,皆化大道为小道。【周易】实乃筮书,在占筮之中一窥大道之发端,勾勒象数之奥妙。故易若失其应用,必失落魂魄,图存其壳。自尚氏后,注者虽多,却鲜见发乎象数者。诋毁者有之,争议者众之。大师遮云蔽日,教授吐沫横飞,易道将何去何从焉。
外人读【周易】茫然而不知其所谓,易注老瓶灌新酒,故作玄虚者众,前言不搭后言者数之不尽,学易之苦,难煞后辈。
笔者为易学独立研究者,有感于当今易学之不堪,自创苕溪易学体系,主张以现代科学知识理解易学,属现代易学范畴。本书是对通行本【周易】进行的注解,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注解的内容主要包括卦象象义和经文解读两个方面。“本易理以诂易辞,由易辞以准易象”,这是尚秉和先生注易的基本原则。笔者深以为然,故易辞之所出皆本于象。经文的解读以直解和西周历史典故为主,辞与史相互印证,以参其义;
其二,几乎不用【象】、【彖】和历代注解,旨在于不落前人窠臼,以占筮的角度去阐释自我理解,全面回归【周易】占筮的本意;
其三,全面摒弃哲学范畴,追溯古筮本源。以主卦一爻动变之卦作为爻辞的象义根本,对之卦予以重点关照,与历代注解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其四,在卦象推理中,笔者采用了大量的多爻卦,如四连卦象、五连卦、六爻连卦、爻包卦象等等。这是因为经过笔者反复推敲,西周之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多爻卦象,并且据此拟辞;
其五,注重经文字义的本义考证,代入当时西周的特定时代背景去考量。全力避免用后代易学去注释【周易】;
其六,每卦几乎都围绕着西周历史事件展开解读,以一个或几个关联的历史典故构成完整的故事,使经文不再晦涩难懂。并且增加了“背景”题首,对故事的采集与卦的匹配问题作了一定的说明。
本书由于采用了大量历史故事,所以可以作为普通读物给想要了解【周易】的读者提供了全面接触的机会。象义部分又比较“专业”,解读都以辞义直解,便于占筮中去类比,也让资深易学爱好者有一个可以揣摩的地方。书中的许多经典易辞,都有笔者耳目一新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