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標題: 一问一答~~ [打印本頁]

作者: 水风散人    時間: 2011-12-10 17:13     標題: 一问一答~~

水风散人与某先生煮茶论易·一问一答·虽谈不上揭天地之玄机·然·亦有清神明目之效··

先生问:易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水风答:
笼统地讲,易学是一种古老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经过了一个很长的时间形成的一套非常独特的自然科学体系。

问:那么算命和它有什么关系呢?
水风答:
易学的认识论由于涉及到自然的普适性规律,所以在正确方法论的基础上它是可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复杂系统的有效性的。在古代无数人的实践中,有些确实找到了一些正确的方法,并将这些东西抽象为方法论,且不可避免地被最大程度地应用到对未来事件的预言,形成了算命这样一种文化。
作者: 水风散人    時間: 2011-12-14 12:30

先生问:我还是没弄懂易学是个什么东西,易学到底科不科学呢?
水风答:
现代所谓的科学,就是将问题解释得明白无误,即明确化、精确化,它是现实的,你可以抓在手里,尽情观察和了解剔透,基本上是从研究对象本身来展开研究的。
拿科学意义上的“对称”概念来讲,科学研究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所有发现的对称,在这些对称之中寻找存在的规律、法则,进而抽象出原理,达到应用的目的。你可以看到现代科学的对称琳琅满目,从艺术到生物学,到心理学、结晶学、粒子学等等,对称的名目也是五花八门,什么平移、旋转、滑移、镜像、超伙伴、同位旋、宇称……太多太多。这些对称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决定着一个理论的是与否,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多数对称都是有局限的,只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崭露头角,而不可能有普适和跨领域的能力,这是现代科学的特点使然。
易学也包含有大量的对称(相对于科学而言的对称),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易学里的对称往往包含有多个对称意义,甚至对称本身也不是单纯的对称,它还同时混合有反演、对偶、二元、破缺等等许多的含义在其中。
这是因为易学走的不是科学这条路,它是经验、体悟出来的,更接近或易于被哲学、艺术等所接受的东西,是直觉感知思维的产物,所以它本身无法做到像科学一样地精确化。但你还是不能说它不科学,因为易学的理论能够在广义上,在凌驾于诸领域和学科之上的普适性科学概念上是超科学的。它从事物的一般法则入手,抽象出对事物都具有意义的普适性规律,来加强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哲学和预测领域拥有不可想象的力量,这是科学始终无法做到的。
现在,科学最大的梦想恐怕就是找到最终理论了,传说可以包容一切的理论。我想,就是找到这个理论,也无法对具体事物进行精确化推演的。这个理论最多是一个框架,一个加入许多基础法则的发生模块,它本身应该是无法具体了解事物的,诸学只是可以单刀直入地杀进去,最简单地了解研究对象罢了。而这个最终理论如果不借鉴易学的发生模式,必定是无比艰难的。因为易学就其性质而言,就是一个终端设计,后学运用这个设计只是采用一些极其简陋的方式方法,便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预言。可想而知,易学的基础框架是多么的不同寻常。
作者: 水风散人    時間: 2011-12-14 12:42

先生问:
有没有像弦论这样的东西出来,最后取代大部分的科学理论?
水风答:
我想,这根本不可能。科学好比是一个多空间的世界,弦论只是一个次元空间的物事。没有任何单一的理论可以取代其他领域里科学理论的存在,以后的最终理论也不能,最终理论也只是规范所有空间的科学理论而已。
作者: 水风散人    時間: 2011-12-14 14:59

先生问:算命这东西有道理么?
水风答:
这要看怎样的算命。
从算命本质上看,基本上以易学的核心理论为旨,从中架设起复杂结构的有效性,达到预测的目的。因为易学的核心理论相当于科学所谓的终端理论,是很有深度的,所以借助它去作一些集合的应用,的确会取得一些不错的效果。
但这里面的坑坑道道,清楚的人不多,尤其是现代受西方科学思维的冲击,许多人还没搞懂易学,就开始创新立论,一方面搞得易学不伦不类,一方面搞得算命这种文化形下发展,非常不妙。有句话讲得比较滑稽,“算命的都是瞎子——瞎子算命”,值得玩味。
作者: 水风散人    時間: 2011-12-14 15:20

先生问:现在的风水学势头很大,能否说说这方面的?
水风答:
现在的风水学只能用糟糕两个字来形容。
看风水以前叫堪舆,即勘察地形的意思。最早的史料记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汉代的时候民间叫相宅,大型的叫堪舆,如选择城址、给贵族选地等。那个时候所用的堪舆之法不外乎易象的运用,罗盘还只是指南针的用场,尚未进入风水体系(与现在的风水离不开罗盘反差巨大)。风水学的重要概念二十四山还没有明确,那时候用的最多也就是12辰。
相传,是唐代的杨筠松将12辰改为24山。由于24山的方向没有专业工具很难准确判断,所以引进了罗盘,用来确定二十四山向。杨公拿手的是用阴阳之象判断风水,这种方法是不需要用罗盘的。用24山也只是用易象之法,只不过分类更加细微而已。这个可以说是古代的主流风水学。
宋代以后,河图洛书兴起,有些人将之运用在风水学上,形成了新的堪舆之法。现在流行的风水学大多数以此类方法为多。图书之学说白了就是有限数群的集合,只不过加了些易学规则的变化,才显得神神秘秘。现在许多人所谓的秘法秘技,只是系统的有效性作用而已。相反对易学规则的束缚逐渐无视,这样子的风水学不如去研究群论、排列组合来的实在。
关于风水学我只总结出一句话,看风水并不一定需要罗盘,用罗盘也只是以24山法确认一下方向,没有多大用处,堪舆靠的是易学法则,而不是集合群。
作者: 水风散人    時間: 2011-12-16 13:04

先生问:现在的算命和风水是不是大多数都是不可取的?或者说从方法上有很大的错误?
水风答:
也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至少里面牵涉到许多层面。大致可以从两个方向去看,一个我称之为江湖派,它代表了目前这一类的主流,活跃在民间。许多人靠这个吃饭、发财,大家在这个圈子里心照不宣,相互捧场或井水不犯河水。有噱头的混出点名气,又有财名双收的妙处。这么个情况,你要说看风水拿罗盘就是狗屁、唬人,有谁理你。你跳狠了,大家群起而攻之,你也百口难辩。有激烈的可能还跳出来和你论剑,来个实际操作比赛。你会去比试么,我看除了胜负,你总是输的。
掌握真理的总是少数,而这少数人多少有点不愿合污的,也犯不着去搅江湖上的浑水。另外,这些人是真正懂命的,真正懂命的人是很悲观、消极、淡漠的,尤其是看到自己未来命运的时候,这种体会不是一二句话可以讲清楚的。

先生问:你说得非常深刻,这可是打击了一大片人啊!想问一下,我们的谈话是否可以组织成文字供大家学习?
是否答:你要有这个力气,我有什么反对的。就这么点药投入那碗大汤,不过是沧海一粟,翻不起一点浪的,无损大雅。
作者: 水风散人    時間: 2011-12-16 13:04

先生问:你最近有没有在看易学的什么书?
水风答:
10年之前我就很少看易学方面的书了,该看的都看了,不该看的也看了,好看的都已经看了N遍了。我觉得不能再这么看下去了,最多只能偶尔看一下,今年基本上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本易著。主要原因是我对算命的秘技、秘法等不感兴趣,而市场上这些最多。另外,任何学科研究基础理论的都有点吃力不讨好,不能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做的人就少,要做出好的更加困难,所以你很难看到有价值的易书出来。
以前看的易书太多,后来总感觉不对头,你会发现你越看越死,有种坠入漩涡的无力感。我开始意识到,易学的发展过程中,严重缺乏西方科学的思维意识。一方面易学说来说去总是用一些玄之又玄、似是而非的文字和语言来阐释,你很难把握到实质性的东西。因为在以前易学的特点很难用语言去讲解得非常直白,更有许多人只能感觉到其中的存在,但也无法说真正地看透。另一方面长期的发展使易学细化为及其庞大的体系,你要注意我这里讲到的“细化”,它实质上是对易学核心理念展开形下的析分,形成可操作性的程式化、规范化的演绎。它的好处是只要教给你操作的方法,就可以现学现用,无需去从根本上体悟易学的核心思想,其目的着重于应用。但遗憾的是,这些努力更多的是凭借经验去认证方法的合理性,而不具备如科学一样有着连续性的逻辑性,这就很容易使易学在程式化的改造中出现大量非科学的内容,所以你说易学里的这些东西是伪科学,我绝对不会反驳你。

先生问:现在算命里的新法出现很多,你觉得怎么样?
水风答:
易学的程式化道路走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现在大多数人仍然在走这条路。由于受西方科学思维的巨大冲击,这条路又突然之间被放大了。我刚才说过科学的特点是连续性的逻辑推演,并将问题确实化,这种对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传统的东方思维完全不同,至少在目前,你无法用一种方式去理解另一种方式,也无法用一种方法去研究另一种方法的产物。而这些年来,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科学的模式,从根本上使人们开始以科学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不难想象,易学在受到根本性思维方式的冲击后,新法、新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这条道路现在有一个致命的弊端,即科学思维在易学中的不适用性,或者说易学思维缺少经典科学的特征,传统的科学思维观并不适合研究易学。因此,当前这些带有浓重西方科学气息的新法是否适合易学是很值得怀疑的。
站在科学思维的立场,你就很难体会易学核心理念的作用,而一旦缺乏易学核心理念的规范,新法还有多少是属于真正的易学的,恐怕它已经完全变味了。
作者: 水风散人    時間: 2011-12-16 13:04

先生问:听说你在写书,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可不可以透露点?
水风答:
没写书,不过说到写书十年前是写了一个草稿,当时拟名为【三维易学】,相信你在我的个人论坛上逛了那么久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本书最后胎死腹中,原因是在写第三稿的时候写不下去了。当时准备写书的原因是有一些易学象数上的新发现,经过几年的研究,可以系统化地形成一个独立体系。初稿出来后打算再稍微修改一下便可。就在这个时候,我对易学的认识逐渐深刻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有必要大改和增加新的内容,于是重写二稿。二稿完成后感觉不满意,便有了改写三稿的心思。由于一些个人原因,三稿改了两章后有两年没有继续。也就在那时,对易学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开始觉得以前的认识非常的幼稚,根本就没有接触到易学最核心的东西,甚至根本就不了解易学是个什么东西。我开始寻找突破口,很自然地我开始注意到通常所说的科学的存在。
你不是问我现在看什么书么,前面说岔了没有告诉你,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这几年我都在看科普读物。以前读书没读好,现在全补回来了。当然我不是考研,我对公式、数学逻辑不感兴趣,更没有想过全面学习现代科学,只是感觉科学的一些东西可以做一把钥匙打开我学习易学的瓶颈。基础太差,看得是牛肉满面。
说来你不相信,我感觉坐了火箭,对易学的认识那真叫一日千里。搞得我现在想停也停不下来,说不定一会儿感觉来了,新的感悟马上就贯通了原先的所学,甚至都没有稍稍品味一下感觉又来了。我算知道什么是撑爆的感觉了,五六年了,很不幸,有点像量子涨落,到处冒出来,又没能揉成一团,很乱、很混沌。你看过我这段时期的不少文章,你可以发现南腔北调都有,看起来博古闻今,实际上是乱麻一团,根本就没有系统的痕迹。所以现在我除了记录下一点点的感悟,其它什么都做不了。
前些时候按书的形式立了个提纲,但我自己都觉得这个提纲根本就不牢靠,说不定明天又改了。




歡迎光臨 苕溪易学 (http://shuifsr.dhlog.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