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两种不同方式的信息传递模式。
现在由一个很善跑的人跑40公里(40000米)的马拉松路程来传送一个信息或接力棒。若由他一个人单独跑完整个路程需要2小时(120分钟或7200秒)的时间。但我们现在换成另外一种新的跑法。该法规定,这个善跑的人可以找一个或多个与他能力基本相同的人来参与跑步,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握着跟他手里完全相同的一份信息(或接力棒)一起来参与跑步,并规定,他们可以分开来同时跑步,只要每个人所跑的路程累计起来等于40000米并把内容相同的信息或接力棒送达终点(或是他们每个人前面的那个人)就可以了。于是,这个人开始找来一些与他跑步能力基本相同人,再加上他自己共10个人在同一时间里一起跑。这样,这10个人平均每个人只需要跑4000米,他们只需12分钟(720秒)就跑完或覆盖完了全程并把信息(接力棒)送到终点。当然以这样的模式送到终点的信息就不是本源信息了,而只能是一个跟“本源信息(或接力棒)”相似、效果和内容都相同的“克隆信息”。接下来,他又几次分别用100人、1000人、10000人来进行同样模式的跑步。很显然,由于他们平均所分摊的路程越来越少,那么,他们整体上每次跑完全程传递信息所用的总体时间会越来越少,分别是72秒(100人)、7.2秒(1000人)、0.72秒(10000人)。……如此类推,在总距离不变的情况下,若参与跑步的人数越多,那么,每个人平均需要跑完(覆盖完)的距离和所需的平均时间也会越来越少,最后所需时间微乎其微。
如果参与的人数多到可以近距离的手拉手或是多到每个人的双手可以搭在前面那个人的肩膀上,而且又可以改用轻轻推一下前面那个人的肩膀的方式来表示一种信息传递信号的话。那么所有人只要在同一时间内同步地双手轻轻推一下前面那个人的肩膀就可以瞬间覆盖完这40 公里的距离来完成某种信息或信号传递的任务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若用这样的模式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话,在距离和平均速度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所需要跑完的平均路程会越来越少,自然每个人完成各自路程所用的平均时间也越来越少。而且奇怪的是,这样一群人集体完成这个信息传递任务所用的全部时间却只是等于所有成员完成各自平均工作量所需的时间。也即是说,总时间与参与人数成反比,即T=D/V.n(T为集体跑完或覆盖完全路程累计所需的总时间,D为全程距离,V为个人的平均速度或完成工作的效率,n为参与跑步的人数)。这个事实说明,在一个特定的空间或距离之内,只要在同一时间内使到足够多的人数和物体数量参与其中并作为一个整体(如凝聚态体一般)来做同步运动的话。那么,无论这个空间的两端相距有多么遥远(10万公里、1千万或1亿公里),就都能够实现超光速的瞬间信息传递。当然,这种模式所传递的这种信息只能是一种“克隆信息”而非“本源信息”。
然而,在一个相距遥远的空间两端,信息传递的工作若只是由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来单独完成的话(如我们当今通常意义上的信息传递),那么,虽然所传递的是本源信息,但它所需时间就是一个很大的值。比如前面这个由多人参与一项工作或信息传递的例子,若只是由一个人来单独完成的话,它的总时间计算公式就会由T=D/V.n变成了T=D/V,因为公式中参与人数的一项“n”这个值=1,结果,一个人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这个总时间(T)就一定是不止一个时间单元而是(n)多个时间单元(即T.n),或者说个人所用的时间是多人同步完成工作或信息传递所用时间的n多倍。结果,在距离D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模式就表现出了一些信息传递的不同模式和特点,
1、个人单独信息传递特点:
D=(1)V x Tn=V.Tn
参与单元:1个单元(人数)
所需时间:n多个时间单位
传递信息:本源信息
传递速度:非超光速
传递模式:普通渐进模式
2、多人集体信息传递特点:
D=(1)T x Vn=T.Vn
参与单元:n多个单元(人数)
所需时间:1个时间单元
传递信息:克隆信息(非本源信息)
传递速度:超光速
传递模式:凝聚态瞬间通信模式 |